|
有一次,一群孩子围着一盆水玩,水里漂浮着一些玩具。我发现有一个
大约两岁半的小男孩独自待在圈外,很显然他想挤进去看,可由于太过矮小
他被人群挤了出来。他一脸焦急的样子非常可爱,我在想当时如果有一架相
机的话,我一定把他的表情拍下来
后来,他搬过来一张小椅子,把它放在人群的后面,然后试图爬到小椅
子上面去。就在这时候,一位教师跑了过来,把他抱了起来,举过其他孩子
的头顶,并且嘴里还这样说着:“好可怜的孩子,现在你也可以看到了。”
在教师的帮助下,这个小男孩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成功地看到了盆里的
玩具,但是,他却无法尝到亲自克服困难后的喜悦了。他先前为看到玩具所
做的努力可以激发他的智慧,可教师看似善意的行为却使他失掉了这样的自
我教育的机会。
这个小男孩的征服欲被教师的一双手给毁灭了。教师们应该明了,看玩
具不是目的,而仅仅是培养孩子的思考问题和动手能力的一个手段而已
教师们逐渐接受了我的被动观察的教育方法,她们开始放松对孩子的约
束,并允许孩子们自由做一些事情。我经常看到,有一些孩子把脚翘到桌子上
有一些孩子把手伸进鼻孔里,有一些孩子无故推打他的伙伴,有一些孩子动
不动就冲别人乱发脾气。
有时候,我也会出面干涉一下,告诉女教师,孩子们的哪些行为可以放
任不管,哪些行为要逐步制止,哪些行为要明令禁止。只有分清不同问题的
不同性质,然后加以区别对待,才能逐渐培养孩子们辨别是非的能力。
一旦开始采用月这种方法来维持纪律,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千万不要半
途而废。当然,一开始会遇到种种困难,进展不会很顺利。
要想让孩子们遵守纪律,必须首先让他们学会分辨是非与对错。教师们
的主要任务就是观察孩子们是否混淆了是非与对错等概念。在以往的教育体
制中,对这些概念都不是很重视。我们想要建立的纪律是积极的、可变的、
有益的,而不是被动的、不变的、顺从的。
孩子们可以自由地在教室里活动,他们所做的都是一些益智的事情,从
来没有出现过粗鲁无礼的行为。这样的孩子就是我所说的遵守纪律的孩子。
普通学校的做法是,教师们给每一个孩子安排一个小小的空间,让他们
安静有序地坐在那里,整个教室看起来秩序井然。“儿童之家”以后也会出
现这样的情况,因为有时候,集体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在听讲座或者音
乐会的时候,所有人都必须安静而有序地坐着。
这种个性化的纪律一旦建立起来,就要求所有的孩子必须听从安排,坐
到自己喜欢的位置,并且不能随便走动
与以往强制性地把孩子按在某个地方不动不同,我们会尽量让孩子们明
白,教室和桌凳的设置都非常合理。一旦认同了这一点,孩子们就会发自内
心地遵守教室的纪律,保持教室的安静。
后来,孩子们果然按照要求做了,并且做得非常好。在这个过程中,最
重要的是让孩子们明白集体主义原则的重要性。在这项原则的指导下,孩子
们不再随便走动或大声喧哗了。即便他们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站起来说话了
那也是他们在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孩子们的行为都是自发的,但是这种自发行为的初衷也都是好的。就算
他们偶尔犯了一些错误,只要对他们加以指点,他们以后就不会再去做同样
的事情。就这样,孩子们的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就逐渐培养起来了。
日子久了,孩子们的活动不但变得越发有序,而且上也变得越发协调和完
美。他们学会了自我观察和自我反省,并随之调整自己的活动,就这样,孩
子们的行为由无序变成有序,然后又由无意识的有序变成自发的有序
经过长期的训练,孩子们开始变得能够自主地选择自己的行为,也就是
说,他们开始变得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开始的时候,他们的选择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完成的,很难与无序的
活动区别开来。但是,只要他们能够长久地坚持下去,迟早会形成自己独特
的个性,并且上让这种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 当然,这也是常有的情况:有一些孩子看似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可却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也有一些孩子在教室里到处乱窜,和其他的孩
子打架、推翻桌子或是打碎玩具;还有一些孩子,他们已经有了独立判断是
否做某件事情的能力,于是,他们非得把椅子搬到其他地方去坐,或者将一
些没用的桌子搬到一起,重新排列它们的位置。
由于受年龄的影响,孩子们还不能做到真正的独立,所以教师们总是对
他们的行为加以约束,甚至禁止他们去做某些事情。
在“儿童之家”里,情况变得完全不一样。我们的教育方法是以自由为
基础的,我们致力于帮助孩子们摆脱那些长期加在他们身上的束缚。也就是
说,通过对他们的训练,来达到让他们减轻或者挣脱来自学校或者社会的枷
锁的目的。
|
|